客服热线:

Pico CEO周宏伟:VR一体机只是过渡形态产品

2016-07-16 00:23 浏览:362 来源:亚洲工业网   

同时我们现在的主流的屏幕还是停留在3.5、3.8,我们觉得现在VR戴在头上太重不舒服,希望更加小点,这样在光学上和显示屏幕上的推动,我们显示单元可以更小,分辨率更高。

另外一个是交互,我们认为VR本质上让大家沉浸感完全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面,交互是非常重要的。未来我们相信在VR另外有更多的交互的体验,会把交互体现做的更好。

现在我们VR在一定的空间里面移动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轻便易用是以后的方向。我们认为VR进展到移动的VR,一定会成为MR的形态,或者跟AR融合,你很难区分这个一定是VR,在不同的使用场景有的是VR的使用场景,有的是AR的使用场景。

向5G的演进过程中,随着5G技术的成熟和推广,相信到时候方便易用的,便携的VR和AR的产品会采用最新的通信技术。

另外所有的硬件离不开好的体验的内容和相应的系统平台,这个部分是在上述架构的基础上。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理解说未来的VR的形态什么样,是基于PC,还是一体机,还是其它形态。

高分辨的OLED屏幕是VR显示技术的核心和刚需。很难想像一个手机会往回走使用的3寸、4寸小尺寸的屏,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的智能手机的尺寸是5—6寸之间,手机主流的规格诉求决定了显示不是那么顺畅符合VR的发展趋势。

交互的方式,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的交互方式还是这样几种场景,第一个手部的追踪,人在虚拟现实里面要能看到自己的手,第二头也需要去头部追踪,第三部需要眼球的追踪,需要GPU的优化。所有的这样的需求我们看起来,基于Camera或者追踪硬件在PC上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其实做眼球追踪,或者更深度的追踪来说,我们发现PC式的VR和一体机式的VR才有这样的好处和优点,因为设计更专业化,更好的体验去做这样的设计。相反如果手机做一个眼球追踪,是违反手机设计的基本原则,本身是矛盾的。

我本身的观点做更好的交互,用一体机也好,或者是PC也好,是更友好的做这种设计,手机类的产品很难做到专业化。

我们现在诟病比较多的,现在太重,超过30分钟之后会给面部一个压迫感,现在智能手机在150g在200g之间,放在盒子里面,轻的200g,重的三四百克,两个加在一起是很笨重的体验,这也是我认为手机盒子产品对用户来说最负面的体验。这种设计从工业设计上来说是最挑战的,从舒适度和佩戴体验来说,手机盒子产品有非常大的挑战。但是PC、一体机可以做到非常舒适的,未来两三到年做到150g到200g的头戴设备是非常可能的。

移动平台的处理能力是很大的瓶颈,现在移动处理平台的处理能力,我们看在每年迭代也是非常迅速的,而且因为手机产业的需求,移动的GPU、CPU处理能力每年也是有快速的发展。虽然跟专业的PC的处理能力有差距,但是我们也看到它在GPU处理能力是非常快速的,每年30%—50%处理能力的成长。

另外来说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有了做专业的移动显示处理这样的公司,像NVIDIA这样的,比今年要发布的下一代的P1,这一代的处理能力已经相当于PS4,也就是说PS VR的处理单元,现在还是用的PS4,这个是让人很充满想像的。

经过这些判断和思考,我们也在做下一代产品的规划,也影响到了我们的推出,我们有这样几个基本的判断,第一个因为产业生态的原因,特别是现在的手机的从业者,他们使用安卓的系统基本信息,包括现在手游从业者也是基于安卓的平台,尽管不是VR最理想的形态,但是未来两到三年因为手机生态的推广和拓展,手机盒子会有最高的出货量。

VR一体机产品未来可能是安卓的,或者是移动平台,也可能是类似NVIDIA P1。这样的产品会有更高的佩戴的舒适度,也会有更丰富的显示效果,4K,120Hz刷新率都可以做到,技术上不是瓶颈。也会和有和现有的PCVR同等级的更好的交互技术实现。

 

 

对PC来说,PC显卡的处理能力来说,还会每两年会迭代一次,在专业领域,PC平台的VR还是被广泛应用,应该可以得到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沉浸效果,依然会存在。基于X86架构的VR一体机设备在某一个时间点也会出现。

我就简单介绍到这儿,这些思考平常也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内部的真实的思考,因为大家可以知道,我们这次发布的产品叫Pico neo,我们叫移动一体机,但是有一个特点,头戴显示的部分是2K显示的90Hz的显示单元,方便的插到PC上面,作为PC的VR使用。

我想说的意思,就Pico来说的话,我们相信移动VR一定是未来,但我们也相信在VR的产业和成长过程中,PCVR在未来的一到两年依然是主流。

谢谢大家!

 

白鑫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杜尔高效环保的Oxi.X RE系统助力Orafol净化溶剂(挥发性有机)废气

上一篇:

科技尝鲜,聚 VR领航智能时代最潮热门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