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记者向日本微细加工研究所(Fine Processing Institute)所长汤之上隆(Takashi Yunogami)讨教对东芝内存业务之未来的看法;汤之上曾任职日立(Hitachi),为干式蚀刻(dry etching)技术专家,并曾撰写多本关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书籍,目前担任数所日本大学的客座讲师以及日本芯片公司的顾问。
问:在东芝内存业务的四家竞标者(WD、Broadcom、SK Hynix与鸿海)中,你认为谁最合适?
汤之上:我只能告诉你哪一家对东芝的内存芯片工程师来说是最糟的选择,那就是由WD、KKR、INCJ与日本开发银行(DBJ)组成的联盟;我还听说日本政府正在征求来自日本企业的投资,到目前为止,只有富士通(Fujitsu)与Fuji Film是唯二两家愿意拿出一点资金的厂商。这对东芝的芯片业务会是灾难性的选择。
问:为何是灾难性的?
汤之上:像是那样的大型联盟,往往会遵循一个以内部共识为基础的决策程序;但内存芯片业务需要的是快速、大胆而且果断的投资策略,甚至在市场周期走下坡时也是如此。这是为什么三星(Samsung)的DRAM业务能够在市场胜出;一个包含太多厂商的大型投资联盟,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问:如果以你的看法这是最糟的选择,那最好的会是哪个?
汤之上:用消去法,我个人偏向鸿海;我认为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最有气势──准备好在东芝的内存业务赌一把。
鸿海对东芝内存业务的出价是270亿美元,是竞标者中最高的,伴随而来的还有夏普(Sharp)与苹果(Apple)各27亿美元的投资。
日本对技术出口的管制
问:鸿海与SK Hynix的竞标看来对日本官僚与政治人物们没有太多吸引力,他们不喜欢看到日本的技术被中国或是韩国人使用获控制,是这样吗?
汤之上:他们是以外汇外贸法(Foreign Exchange and Foreign Trade Act;日本简称为“外为法”)为借口,不让本土技术出走;但这是没有意义的。
问:根据我的了解,“外为法”有点像是美国的外国人投资审议委员会(CFIUS),日本政府虽然口头上表示国际贸易应该是自由的,但考虑到国家、民众与环境安全,对边境做一些控制与协调也是有必要;所以你为何认为“外为法”是没有意义的?
汤之上:很多关于3D NAND技术的机密以及IP,中国早就已经有了;东芝并非唯一开发3D NAND技术的厂商。
长江存储科技准备在武汉兴建内存厂 (来源:汤之上隆)
现在拥有中国武汉新芯(XMC)的紫光集团(Tsinghua Unigroup),投资了一家名为长江存储科技(YRST)的内存厂,即将于武汉建厂;该厂将利用Spansion的Mirror-Bit技术(一开始是为NOR闪存而开发,后来三星将之用于开发NAND闪存),而武汉新芯也已经投入32层3D NAND的试产。
许多半导体业者是在相互纠缠的交叉授权协议网络下运作,因此日本的“外为法”对于防堵先进技术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因为那些技术早就已经在韩国与中国进行开发。
问:那么你对Broadcom/Silver Lake这个竞标者的看法是?
汤之上:理论上来说,这个竞标者取得批准的障碍应该最低,因为Broadcom并非东芝闪存业务的竞争对手(因此没有反垄断的顾虑),而且该公司并非中国业者(也不需要担心技术出口管制),背后还有Silver Lake这个金主。
但为何Broadcom需要NAND闪存技术?这家公司收购东芝内存打算做什么?这些都不清楚。缺乏Broadcom背后动机信息,使得其收购提案看来前途不妙,而且我没看到该公司有任何日本政府支持的投资伙伴。
被忽略的工程师声音
问:不久前路透社(Ruters)报导,Broadcom也正在与INCJ、DBJ洽谈合作竞标,他们可能会与WD抢夺日本政府的支持;而现在我还听说你最近曾与一些在东芝四日市(Yokkaichi)据点的工程师见面,他们有什么看法?
汤之上:虽然有人在质疑以180亿美元收购东芝的NAND闪存业务是太贵还是太便宜,东芝的内存工程师们说他们根本不在乎,因为那些钱不会投资在NAND业务本身,与他们完全无关。
问:他们对此感到愤怒吗?或是感觉灰心?
汤之上:这是当然,他们很愤怒;NAND闪存业务是东芝集团的支柱之一,那些工程师没有做任何错事,他们努力工作并对公司的营收做出贡献,但他们却要被卖给未知的新老板。有一位年轻工程师才刚加入东芝半导体部门两年,他对我说:“我原本想着我进入了一家成长性很好的公司,但现在我被告知只是为一家制造电梯的公司工作。”
问:你有看到很多东芝的员工因此离职吗?
汤之上:我听说在东芝的总公司,有很多人开始找新工作;在内存业务部门,我预期会有许多竞争对手如武汉新芯、三星等等,会以高薪来挖角NAND闪存工程师。东芝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人才流失情形,包括有一些资深东芝工程师已经前往武汉新芯任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