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鲍磊:新材料新格局 检测机构要抓机遇迎挑战

2017-05-05 18:52 浏览:1120 来源:仪器信息网   
核心摘要:“十三五”重大专项提出一系列新材料专项(包括“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

亚洲工业网讯: 4月25日,千人大会——2017 (第十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南京落下帷幕。在八大分论坛之一的“检验检测产业峰会”上,钢研纳克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鲍磊题为《新材料领域对检测机构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此回顾写下来,与读者分享。

鲍磊:新材料新格局 检测机构要抓机遇迎挑战

报告中的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副总经理 鲍磊

国家新材料产业政策:三大举措 凸显重视

第一,中国制造2025:提起材料检测领域面临机遇,首当其冲便是国家的相应政策。2015年,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离不开材料,更离不开新材料。

国家新材料产业政策也针对“中国制造2025”随之展开,首先从研发入手,“十三五”重大专项提出一系列新材料专项(包括“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

其次,只有研发没有产业也是不行的,必须将研发应用起来,国家也有一系列动作。2016年下半年,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针对新材料产业首先对长三角一带进行了考察,接着又对北京地区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设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总理马凯亲自任组长,足见国家对新材料产业的重视。

最后,重大专项和产业的相关布局都落地在新材料的应用上:即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

第二,国家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这个平台,与以上提到的2016年副总理马凯的调研直接相关,国家委托工信部进行平台的建设工作。我们国家的科研成果很多,提及新材料,可能会想到我们有许多科研成果都与国际前沿跟进的很紧密。但当“中国制造2025”真正对新材料提出要求时,却发现我们的材料不行。问题在哪?调研发现,问题出在国内对材料检验检测的评价不统一,与国际不接轨,也不科学,不客观。针对此,国家通过工信部提出“国家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此平台直接对新材料检测评价,服务于国家智能制造2025。目前,平台已经搭建起来,并以社会团体的形式运行(平台发起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1  2  3  下一页>  page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精密感知力再拓疆界,华旋传感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智能车间正式投产

上一篇:

科学家利用太阳炉3D打印出仿制月球土壤砖块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凡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QQ:303923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