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治学才能带动医疗仪器
同行评审及投稿过程中的造假问题是全球性的,并非任何国家所特有。既然审查机制已经出现问题,当务之急是理清各方责任,猛药去疴。过去两年,《肿瘤生物学》就进行过两次“清理”,并且批量撤稿,论文存在评议造假并非首次。亦即说明,此前发现的机制漏洞没有得到及时补救,早已出现期刊编辑对评审专家信息、评审专家评审意见审核不严格等问题。
同时,我们更要刀俎向内、革除积弊。为约束造假论文作者、第三方作弊机构,虽然催生了一系列“严刑峻法”,却并未彻底终结论文造假产业链,蔓延势头反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对比中外,深谙中国论文造假的成本有多低廉。一名中国学者被发现造假,面临的可能只是“收回研究经费”这样的处罚。如在欧美日韩各国,造假者将可能因欺诈、挪用公款而坐牢,以及被取消教授职位和学位。违法成本若不足以震慑到造假者和投机者的心灵,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些“小小惩罚”自然止不住他们铤而走险的脚步。
就此事而言,该医治的还不只是涉嫌造假的医生和第三方作弊机构,同行评审机制也是该医治的“病”。任何一项评审机制,可能存在哪些漏洞,可能让哪些人从中获利,都需要进行全方位考量。而当出现问题、发现问题以后,理应及时终结问题。纵深往里看,论文造假的瘤疾久治不愈,关键还因“唯论文论”的评价机制太刻板。在定身份、论待遇的问题上,我们赋予它的权重过大。尝试实行多样化的业绩评价机制,增加其他更能体现学术水平和稳固学术品质的指标,该是当前更应关切和解决的难题。
学术成果对全世界的学者都是难题,全世界的学者都没有那么容易出人头地,国际学术界最基本的就是诚信,国际知名专家一般不会拿自己声誉开玩笑,唯才是举,举贤也不避亲。没想到世界对于学者的信任和尊敬,会被精通旁门左道的我邦彻底玩坏。接受《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访谈的不少科学家认为,中国学者论文集体被撤,给那些真正从事科研的工作者不小的打击,亦让他们的国际形象受损。而这一切的发生和商业社会竞争的大环境,国内的评级晋升制度,甚至大中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相关。商业社会,一切向钱看。假文章不过是各种假产品中的一种。惩罚应是教育的一部分。目前,正反面教育都缺乏。
开展科研投入、建设相关实验室都是为了提高我国新型医疗技术与装备,推动医疗仪器国产化,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水平的提升。面向我国重大及常见疾病诊疗和防控需求,以医疗健康应用为牵引,发展先进物理技术,开展分子影像、粒子医学和健康信息技术等前沿科学研究,探索物理新方法与新技术的诊疗机制,开发新型医疗技术与装备,进行医学应用与技术转移转化,推动医疗仪器国产化,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水平的提升。只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才能带动我国医疗仪器走向高端水平,希望广大的学者专家们不要辜负大家的期待,为我国医疗仪器国产化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