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 试点县名单,30个首批试点名单中包括9家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和21家一般检验机构。从公布的第一、二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区域性检验中心地区分布来看,山东省、山西省和河北省建设较多。从公布的第一、二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一般检验机构地区分布来看,江苏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建设较多。
第三章、食品接触材料新国标的变化
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等5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新标准相比较现有的标准对食品接触材料范围做了更为清晰的界定。新国标《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对企业责任做了进一步明确,包括对产品的非有意添加物质进行控制,确保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等。
新发布的《相关标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迁移试验条件的变化,对产品的耐温性能和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纸制品等原测试温度低、测试时间短的产品。二是新增加了许多原标准没有涉及到的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的要求。三是部分理化检测项目如橡胶材料及制品中酸性和油性模拟物的总迁移量下降了较多。针对于金属材料及制品中的金属元素的限值也下降较多,这些限值的下降给相关的分析仪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据了解,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中涉及到的分析仪器主要包括三类:一、样品制备仪器中包括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萃取、制备用薄层色谱;二、分离分析仪器中包括高效液相、气相色谱、薄层色谱等;三、元素分析技术中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和原子荧光等。
第四章、“十三五”规划为食品领域分析仪器采购带来的机遇
2017年2月新发布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从政府层面上为食品领域相关仪器设备生产厂商带来了大量的机遇。首先“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评估转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6600余项、兽药残留限量指标270余项。产品标准覆盖包括农产品和特殊人群膳食食品在内的所有日常消费食品,限量标准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药兽药和相关农产品,检测方法逐步覆盖所有限量标准,这些标准的建立及方法的制定都离不开对相关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仪器的需求。
其次,“十三五”食品安全规划指出,规划期间要建立众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和风险评估区域重点实验室。同时,“十三五”规划还指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实验室,升级改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建设进出口食品质量检(监)测基准实验室,升级改造部分省级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检(监)测重点实验室。这些新建实验室对食品领域相关分析仪器设备的采购有着大量的需求,需要相关仪器生产厂商能够提供针对于食品安全实验室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具备这方面能力的厂商有望在这场竞争中获得较大的优势。
最后,“十三五”食品安全规划为相关食品领域仪器设备的研发指明了方向,即重点支持研发冷链装备关键技术、过程控制技术和检验检测技术等。建立全覆盖、组合式、非靶向检验检测技术体系。研发食品中化学性、生物性、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生化传感器、多模式阵列光谱、小型质谱、离子迁移谱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快速检测试剂、小型化智能离线及在线快速检测设备30~50台(套),制定检验规程120~150项,研制食品安全基体标准物质60~8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