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
智慧城市发展关键:如何从顶层设计走向“落地”
2017-04-01 10:16  浏览:1103

二、顶层设计难落地的甲方原因

顶层设计难落地并不都是开发者的问题,政府部门作为甲方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甲方的要求不合理顶层设计是不可能做好的。

1、规划期太长的顶层设计难落地

政府对顶层设计的时间段要求超出了顶层设计人员的预见能力。现在大多数顶层设计人员只有IT开发的经验(有的连IT开发的经验都没有),他们无法估计三年后的技术发展,也无法估计政府与社会需求三年后的变化,时间段太长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五年的顶层设计就很难保证质量,顶层设计的时间段不宜超过三年。

2、范围太广的顶层设计难落地

成功的顶层设计需要有明确的边界,目前的顶设人员只能在相对局限的环境下才能有效的设计,限定范围可减少不确定性,便于建设目标具体化而容易实现,IBM提出的方案是分行业的,如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环保等等,范围局限的顶层设计容易实现。对多数城市而言,现有的知识与经验还不足以支撑全市范围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3、城市长期发展规划不到位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只是城市发展的专业性设计,城市发展的顶层规划是由政府领导、发改委来制定的。信息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有其业务视野的局限,很难具有城市全面发展的理念与视野,也没有对全市发展问题的决策权力,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成为顶层设计的依据,不能指望顶设人员能够填补城市在发展战略层次规划的欠缺,城市发展规划若不到位,顶层设计不可能做好。

4、顶层设计质量检验机制的缺陷

顶层设计会成为地区智慧城市投资的指导文件并不现实,政府信息化项目能否上马取决于有无经费,条条管理的部门有纵向拨款,就不受顶层设计制约,智慧城市管理部门没有资金管理权也就难有权威。顶层设计的质量通常由专家评审裁定,但是半天的评审专家们连资料都看不完哪能提出中肯的意见,评审都能通过,专家也不必对自己的意见长期负责。政府也不会为高质量的顶层设计多付费,这些问题导致低质量的顶层设计泛滥,目前顶层设计只能作为参考的资料而不能成为建设依据。

三、对顶层设计的改进建议

智慧城市的落地问题是高于系统工程层次的问题,应当在高于信息工程的层次上寻求解决办法。

1、不要轻易提出设立新机构

顶层设计若没有充分的论证不宜提出设立新部门的方案,政府批新部门的难度超过批建一个信息系统。很多智慧城市方案都提出建立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但对于新部门要解决什么问题并没有认真的分析,政府增设新部门成本很高,不仅增加人员开支且人才聚集难度很大,人才不到位的部门等于虚设,且部门也有规模效应,城市越小风险越大大,中小城市照猫画虎会适得其反。

信息技术的优势是能够改善与优化选择组织的运作效率,有助于精简机构而不是膨胀机构,政府新业务可通过调整原机构的职能来解决。很多改进可以通过PPP模式政企合作与政府采购服务等方法来解决。

3  4  下一页>  page
2/4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