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方智能制造“纠偏”
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大政策背景下,新一轮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主要内容,被定位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入工业领域。2015年至今,地方政府关于智能制造的行动,多集中在建园区和招商上。一方面地方制造业企业,生存艰难,无暇顾及“新概念”;另一方面所谓的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在地方并无产业基础,招来的企业质量层次不齐。
另外一个争议的问题,中国制造业该如何升级。以地方两会为例,多地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腾笼换鸟。
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传统产业活动是构成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在信息技术进入工业领域时,互联网只应该成为一种技术手段,主导中国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应该还是传统的工业企业。
在这一轮的全国智能制造大布局年,地方政府和企业将怎么走,或是中国经济转型最重要的一个命题。
四、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分布
按照《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经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推荐、专家评审,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已经确定。
五、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进入产业化阶段
目前,我国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在仪器仪表、包装和食品机械、工程机械、环保机械、重机、印机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进入产业化阶段。其中,仪器仪表领域、包装和食品机械领域发展较为突出,但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整体技术水平依然较低,关键核心部件亟待突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缺少核心技术,使之仍处于单件小批量的生产状态,产品性价比较低。
(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取得标志性成果
我国在石油石化、机械加工、食品制造等领域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取得标志性成果。如,在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领域,国产全自动油田固井车研制成功、国内首套褐煤提水装置试验成功、国内首套年产1万吨烷基化废酸再生装置实现高水平中交、自主研发“千万吨级炼油加氢装置循环氢压缩机高压干气密封及其控制系统”和“大型煤化工煤制丙烯装置丙烯制冷压缩机大轴径干气密封”两项科技成果问世。在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领域,乳品无菌化数字示范车间年产无菌包装乳品9000万瓶,减少乳品加工环节的原料及成品损耗约15%,节省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约20%,降低消毒液用量约70%。无菌化饮料吹灌旋数字化车间可为客户产品质量提升约10%,生产效率提高约15%,降低能源消耗约20%,降低人工约20%,降低设备成本、占地成本约20%。在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领域,我国开发出现场“无人化”操作的染色工艺、智能染色系统、筒子纱微波烘干机、元明粉自动称量系统、装卸纱机器人、自动物流系统、中央控制软件系统等,研制出新产品三类18种84台/套。
(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积极寻求创新发展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已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电工电器、液压气动密封件、工程机械和重机等重点领域已建立六个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江苏、上海、广东、洛阳等一些省市相继成立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3年4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另外,骨干企业的研发经费逐年提升,重点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超过5%。如,湖北力帝机床、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深圳精密达、上海派芬自动控制技术和深圳正弦电气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均达8%以上。北人集团、上海电气、辽宁大族冠华、杭州科雷机电、湖北力帝机床、西安西电电力等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80%以上。
(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组织结构加快调整
近两年,国家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拥有一批具有专业化、社会化配套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济南二机床为例,它成功研制出机器人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并与德、日等国际机床巨头同台竞标,最终获得福特汽车美国两个工厂全部五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订货合同,并于2013年6月再次赢得福特汽车美国本土肯塔基工厂的第六条大型快速冲压线订单,实现了进军国际高端市场的连续突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使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具有更明晰的市场战略、产品战略和竞争战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