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介绍,新型显示、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创新密集涌现,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先进计算等领域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产品创新迭代不断加快,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从2012年的14万件增长至2021年的228万件,年均增长率达36%。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融合应用探索新空间。会上数据显示,2021年,14家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比重达78.4%,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汽车电子、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养老等新产品新应用发展取得扎实成效,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应用场景丰富用户体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前沿市场。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介绍,我国消费电子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全球重要制造基地,全球主要的电子生产和代工企业大多数在中国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
“全球约80%的个人计算机、65%以上的智能手机和彩电在国内生产,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约400万人,相关配套产业从业人员超千万。”徐文立说,十年来,诸多“世界首发”消费电子产品陆续问世,包括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全球首款叠屏电视、全球首台卷曲屏8K激光电视等,彰显了我国创新能力水平。
记者从会上获悉,下一步,工信部将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加快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新一代视听技术、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带动内容、计算、存储、显示等产业链整体升级。(记者郭倩)